大学生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范文大全5篇

2021-02-21

作为一名大学生,认真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了解新时代发展形式。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一)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刚刚闭幕,11月10日,中央委员、省委书记骆惠宁走进山西大学,向师生们宣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全面宣讲的基础上,他侧重回答了同学们关心的重大问题,勉励青年学生不断坚定制度自信,树立远大理想,积极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做贡献,在这一伟大进程中奉献智慧和力量,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宣讲采取讲、问、答相结合的方式,骆惠宁紧扣“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与师生面对面互动交流,体现了很强的针对性和感染力。这是我省省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的第一场宣讲,别开生面,在广大师生中产生了热烈反响。

阶梯教室里挤得满满的,过道里也坐着赶来聆听的学生。骆惠宁首先从时代背景、全会主题、决策过程、重大部署等方面,讲解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和主要精神。他指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是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全会决定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也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宣言书。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对13个方面的重大任务作出部署,是涉及各层级各领域的制度性集成创新。骆惠宁希望山西大学进一步兴起学习热潮。

随后,骆惠宁请大家进行提问,并逐一回答阐释。有同学问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深刻含义的问题,骆惠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理论指引和党正确领导的结果、彰显了党带领人民坚定走自己的路的信念、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根本上是人民的选择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他强调,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我国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规律,体现了人类社会进步方向,是在中国社会土壤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我国国家制度能够有效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道路问题、制度问题选择好了、解决好了,我们党和国家一定能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在回答关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的问题时,骆惠宁着重从意义及、优势及成就,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等方面进行了解读。他指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方面显著优势,这是全会的一大贡献和亮点。这些显著优势是“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所在、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所在、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所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领导人民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是因为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山西这几年发生的深刻变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大力推进各方面制度改革和建设,在全省形成了以改革促转型、促民生、促社会治理、促党建、促全面工作的良好氛围。骆惠宁强调,我们要自觉与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对标对表,更好地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不断取得胜利。

当有同学问到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时,骆惠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能力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鲜明特色等方面作了深入讲解。他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既是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目标的重要保障。他强调,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制度优势,是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是“中国之治”的决定因素;“两个维护”是“中国之制”的根本保证。可以预期,随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我们的制度将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焕发出更大的生机活力。

在阐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的三个阶段总体目标后,骆惠宁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是十分幸运的一代,也是肩负重任的一代。我们的制度是人民的选择,也要靠人民共同建设。今天的青年人,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不仅是见证者,而且是参与者、受益者。他希望大家不断坚定制度自信,树立远大理想,积极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做贡献,在这一伟大进程中奉献智慧和力量,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现场气氛活泼热烈,骆惠宁的宣讲深入浅出,紧贴大学生思想实际,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从国内到国际,既有重大观点的深入阐述、又有生动鲜活的实例,在解疑释惑中做到了入心入脑,引起青年学子强烈共鸣,不时报以热烈掌声。骆惠宁还为师生们带去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单行本。

临走时,师生们意犹未尽,都聚拢到书记周围争相交流。大家说,听了骆惠宁书记的宣讲,心情十分激动,收获很大,更加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更加坚定了“四个自信”,表示要把今天的学习收获变成实际行动,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本领,为国家建设、山西发展贡献力量。有同学讲到,北京大学对口帮扶山西大学正在取得良好效果,骆惠宁说,这也是我们国家制度优势的体现,你们是制度的受益者,要围绕把制度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他希望山西大学把握难得机遇,提高办学水平,早日建成“双一流”大学。

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二)

11月27日上午,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到山东师范大学,与学校师生交流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推动全会精神在高校广大师生中入心入脑、落地生根。 山东师范大学教学三楼的报告厅座无虚席。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龚正重点从主题意义、目标任务、推进落实三个层面进行了宣讲。他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全会通过的《决定》,深入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集中了全党智慧,反映了人民意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宣讲中,龚正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讲清讲透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讲清讲透了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创造的人间奇迹,阐发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引导大家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阐述《决定》提出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部署的重大制度安排时,龚正紧密联系国内外大势,紧密结合山东实际,从形势方位、关键根本、宗旨立场、制度保障、行政规范、发展导向、制度合力、实践规律八大维度,运用大量事例、图表、数据,还联系自身经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引起广大师生的强烈共鸣,会场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 龚正指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开启征程,我们必须务实笃行,不折不扣把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希望山东师范大学扎实做好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提升学校治理水平。他说,青年一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见证者、建设者,希望同学们脚踏实地、奋发进取,勇做新时代弄潮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 龚正还与部分学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回答了学生们关心的问题。山东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共600余人在现场和通过视频直播聆听了宣讲。

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三)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14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献,对于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系统制度保证、奠定坚实治理基石具有重大意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定制度自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我们要深入领会这一重要论述精神,始终坚定制度自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确保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

我们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

制度是国家之基、社会之规、治理之据,治理是制度在实践中的运用,是制度功能的发挥。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深厚的理论根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晶。它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制度,逐步确立并巩固了中国的国体、政体、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各方面的重要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植根中国大地,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在实践中逐步成熟、逐步定型,能够有效解决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深刻把握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确保自身在实践中的运行具有坚实文化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正因为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充分运用大变局蕴含的历史机遇,有效应对大变局带来的风险挑战,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迈上新的台阶,必须依靠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有力支撑和高效运行。只要始终坚持、不断完善这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我们就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们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为党领导人民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制度支撑和治理保障,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看一种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否具有生命力和优越性,要从政治上、大的方面去评判和把握。比如,看其能否在制度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能否从制度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破除体制机制的弊端;是否具有自我完善的制度韧性,促进治理体系更加科学、治理方式更加有效;能否发掘维护社会公正的制度潜能,保证最大多数人共享治理利益;等等。一些国家长期陷入社会动荡,冲突不已、乱象丛生,一个根本性原因就是制度建设落后、治理能力疲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吸收借鉴人类制度文明和治理经验的有益成果,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深刻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所以能形成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是有其深刻原因的。比如,我们党始终坚持对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的全面领导,保证了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的正确方向。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谋划民族复兴大业、国家发展大计,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指明了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的正确方向。又如,我们党从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出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巩固和发展制度和治理体系,保证了国体和政体的高度统一,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高度协调,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再如,我们党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持从制度层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使制度体系与治理体系相互融合、制度功能与治理能力相互增强,保证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优势。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生命力和优越性。

我们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能够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并作出一系列制度安排、推出一系列治理举措,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上的一个里程碑。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强大牵引和有力保障,必将持续推动拥有近14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这是一个与国家现代化总体进程相协调的总体目标,旨在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实现治理制度化,就是要把制度作为治理之本,依靠制度进行治理。治理制度化,最重要的是依法治理,全面依法治国是治理制度化的集中体现。要提高运用制度进行治理的能力,增强制度治理的权威性。实现治理规范化,就要突出治理科学化、标准化,遵循治理规律,细化治理标准。实现治理程序化,就要把程序作为解决问题、达到目的、促进发展所必须经过的阶段,把治理风险降至最小,把治理效益提至最大。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实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体目标的根本保证,这体现在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战略工程、系统工程,必须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进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只要坚持党的领导,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复杂矛盾、风险挑战,我们都能应对,从而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四)

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重要历史关头,如何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历史性任务。

在万众瞩目中,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了。总结历史经验、回应现实需要、面向未来使命,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围绕如何推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时代命题,阐明了必须牢牢坚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则,部署了一系列重大任务和举措,鲜明体现了历史发展新要求,体现了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信心和决心,必将对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这20个月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守初心坚定决心、以使命担当鼓舞信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出新的辉煌,充分体现了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统揽全局的驾驭能力、攻坚克难的使命担当。日新月异的变化、实实在在的成就、人民群众的心声,都充分证明,大国治理离不开坚强核心,大国发展需要新思想引领。更进一步分析,这些重大进展和成就,既是“中国之治”的丰硕成果,也是“中国之制”的生动注解。

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的关乎民族存亡的历史性课题。沿着近百年党的奋斗史、70年共和国的发展史、40年的改革开放史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奋进新时代”的时间之轴,我们充分看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答案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坚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提出了关于未来国家制度的主张,并领导人民为之进行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逐步确立并巩固了国体、政体、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各方面的重要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成熟定型,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发挥了重大作用。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独特优势。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建立起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制度,保障我国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也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社会制度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也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一个基本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坚持好、巩固好,也需要不断完善好、发展好。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坚持好、巩固好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前提下,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快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制度。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我们还要切实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领导干部要增强制度意识,善于在制度的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引领全社会增强制度意识,自觉维护制度权威,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取得辉煌成就,仍然任重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完善制度保障,不断发挥制度优势,彰显政治优势,在新长征路上披荆斩棘、一往无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五)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大会吹响了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号角,通过了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四梁八柱中,党的领导居于顶梁柱的位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们制度的根本优势。只有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方能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确立和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我们必须不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也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这些重要理论揭示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统一关系。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就要求我们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要求并不是空洞、抽象的,要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要治理好近14亿人的大国、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必须要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党的领导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站在新的起点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更是一个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努力践行的实践课题。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大学生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范文大全5篇

    原文地址:https://www.mooti.cc/zj/gr/15397.html
    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心得体会